从博野民军到津南自卫军(十一)
在津南自卫军攻占日军砖河据点的战斗中,最初,营长苑进忠的驳壳枪出现了故障,未能及时消灭日军的哨兵。然而,战士们依然没有气馁,在警卫员的英勇配合下,迅速通过近距离的精准射击将日军哨兵击毙。紧接着,战士们冲进了敌人的据点,不仅打死打伤了多个敌人,还成功俘虏了一个胖胖的日军翻译。尽管如此,敌人依然在票房内顽固抵抗,双方陷入了短时间的僵持。
一、自卫军的子弹告急
此时,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,变成了据点上方的那架歪把子轻机枪。我们的队伍与敌人围绕着通向屋顶的梯子展开激烈的争夺。由于我军从据点入口进攻,离那架梯子较远,一时间无法直接冲到屋顶,而日军只要一两个箭步就能抵达梯子脚下。训练有素的日军,凭借娴熟的爬梯技巧,如果给他们十几秒的时间,他们就能迅速占领房顶。因此,在这个关键时刻,我军的火力压制变得至关重要。
展开剩余83%在战斗初期,我军依赖高射速的驳壳枪进行火力压制,打破了敌人的防线。接着,约四五十名游击队员凭借隐藏的武器一齐冲进敌人的据点。毫不夸张地说,普通的栓动步枪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适用,只有驳壳枪那高射速的火力,才能够压制住敌人。然而,随着战斗的推进,我军的驳壳枪弹药开始短缺。当时,抗日武装的武器和子弹来源非常有限,尤其是津南自卫军这种民间武装,子弹资源更是匮乏。驳壳枪的子弹价格昂贵,普通民间买卖时,每发弹药的价格甚至高达0.5元,是官方价格的十倍。子弹又贵又少,致使自卫军的弹药储备难以支撑高强度的战斗。
二、没有携带木盒的快慢机
随着时间的推移,日军也察觉到我方火力逐渐减弱,随即加强了火力覆盖,并派出敢死队试图抢夺机枪。在一次近距离冲锋中,一名日本士兵趁机接近木梯,奋不顾身地开始攀爬!此时,我方大多数驳壳枪手的弹药已经用尽,普通的栓动步枪明显无法有效压制敌人,战局一度陷入极度危急的境地。
正当此时,苑进忠手中的那支“曾经瞎火”的德国制造快慢机驳壳枪发挥了关键作用。这种快慢机驳壳枪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侧面配有旋钮,可以调节枪的射击模式,从单发变为连发状态,且配备木盒时,它几乎可以成为一支小型冲锋枪。然而,在这次战斗中,由于自卫军在化装偷袭时并没有携带大尺寸的枪盒,导致了缺少连发火力支撑的局面。
三、驳壳枪的正确射击姿势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使用驳壳枪就像电视剧中的李云龙或楚云飞那样,双手各持一支枪,一挥而就,击倒一大片敌人。虽然这些形象在影视剧中广为人知,但实际战场中,正确的射击姿势与这种戏剧化的表现相去甚远。
在现实中,为了保证射击的精度,驳壳枪通常需要通过接驳枪盒来提高射击稳定性,确保精确打击。在德国教官的严格要求下,驳壳枪射击时,步枪的枪托必须紧贴肩膀,双手稳稳握住枪身,形成稳定的三角力矩,以此确保最佳的射击效果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,游击队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例如将手臂伸直代替枪托,或者将枪身稍微倾斜,以弥补无法使用木盒带来的不便。
然而,正如这场战斗中的津南自卫军,尽管无法携带木盒,游击队员们依然能够凭借灵活的战术应对不利局面,充分展现了他们在艰难条件下的应变能力。
四、无枪盒连发驳壳枪
当遇到需要连发射击时,许多传言指出,驳壳枪可以通过平放枪身,将枪口上跳的力矩转化为横扫敌人。理论上,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火力覆盖,但实际上,枪口偏移会导致射击精度大打折扣。特别是毛瑟M1932快慢机的高射速,导致枪口不受控制的上跳,使得子弹的着弹点偏离目标。如果直接用这种方法进行盲目扫射,除非敌人正好在集群冲锋,否则效果并不理想。
事实上,当连发需要精准射击时,只有双手稳住枪身,才能有效减少枪口上跳的影响。正是在这个时刻,苑进忠没有急于进行连发扫射,而是采用了短停射击的战术,精确地击倒了敌人。通过稍微倾斜枪身,利用梯子的角度,他用短暂停顿的连发射击,成功将日军士兵打倒在梯子上,无法再继续威胁我方。
抗日神器快慢机,威武霸气!抗日英雄苑进忠,神勇无敌!
苑进忠不仅仅是一位战士,更是一位拥有极高战术素养的指挥官。在这场战斗中,他凭借敏锐的战术判断和出色的战斗技能,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他所使用的快慢机驳壳枪,成为了自卫军抵挡敌人进攻的重要武器。而苑进忠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,凭借对武器的熟练掌控和精准的射击技巧,将敌人一一击败,展现了他作为抗日英雄的勇敢与智慧。
参考资料:
- 《冀中人民抗日斗争资料》
- 《孟庆山在白洋淀》
- 《无衔将军张仲瀚》
- 《文化献县》
- 《关于民军的一些历史情况》肖泽西
- 《王长江军事生涯资料集》
- 《王平回忆录》
发布于:天津市扬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